終於做了慢性過敏原檢測
一直以來,我都有惱人的胃脹氣毛病,身體也會偶爾有一小塊的濕疹,但都選擇不理它,傻傻的活著。直到最近因為一些原因,決定一解心中的疑惑,找出讓身體慢性發炎的東西。我選擇做的是急慢性過敏原檢測224項,花費12000元,檢查地點是在一般家醫科診所,大約8個工作天拿到報告。以下我將跟大家分享我的過敏原檢測報告、麵包酵母過敏避雷指南,以及過敏原檢測的建議。
原來我對麵包酵母中度過敏
檢查前本來猜測自己應該對牛奶和麩質慢性過敏,最近還買了「米麵包」執行無麩質飲食,沒想到檢測出來,這兩項我都沒有慢性過敏,反而是對「麵包酵母」中度過敏。對酵母菌過敏的人實在不多,真是令我太驚訝了。
以下是我的檢測報告總結頁面,顯示我對「麵包酵母」和「枸杞」中度過敏,對「蕎麥、大蒜、奇異果」輕度過敏,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疑惑。每次我吃完麵包就會脹氣,大蒜只要一吃多,脹氣就嚴重得不得了,原來是身體完全無法應付這些過敏原。前一陣子我還每天早餐吃一顆奇異果,簡直是慢性自殺。
這份報告讓我體會到「你以為的健康飲食可能是毒藥」,拿到報告解答了疑惑後,終於可以活得明明白白,開始著手調整飲食。
對麵包酵母過敏的人應該避免的食物
以下食物都含有酵母菌,提供給大家參考。回想起來,過去我吃這些東西之後也的確都會發生胃脹氣和消化不良的問題,而這些東西幾乎無所不在,所以胃脹氣幾乎是一年365天都跟著我,如果早一點知道原因,避開他們,我就不用受這麼多苦了(笑)。
使用酵母菌發酵的麵包、饅頭、包子
酵母菌常常被用來做麵包,被加進麵粉裡,產生發酵作用,讓麵體蓬鬆。因此,對麵包酵母過敏的人應該盡量避免食用麵包、饅頭、包子。做檢測前,因為懷疑自己應該對麩質慢性過敏,我買了「米麵包」執行無麩質飲食,這一樣也是沒有用的,因為米麵包也需要加酵母菌才能讓麵體蓬鬆。
好消息是,大部分的奶油蛋糕(生日蛋糕)都不含酵母,選擇戚風蛋糕、海綿蛋糕、奶油蛋糕等以泡打粉或蛋白打發膨脹的蛋糕類型,就可以安心吃喔!而且知道了自己不是麩質過敏後,我就可以安心吃最喜歡的乾意麵了!一般來說,麵條是不含酵母菌的,除非有標示酵母發酵。
使用酵母菌發酵的起司、優格
起司的發酵主要靠乳酸菌,但某些起司在熟成過程中會加入酵母菌,應盡量避免。比較簡單的分辨不能食用的起司方法是 —「硬的、熟成的」起司風險比較高!例如:帕瑪森起司Parmesan (撒在義大利麵上的乾硬起司)、艾曼塔起司Emmental、格魯耶爾起司 Gruyère、藍紋起司 Blue Cheese、布里起司 Brie、卡門貝爾起司Camembert、林堡起司 Limburger。
市售的優格、優酪乳會標榜所使用的菌種,這些菌種以乳酸菌類為主,只有少部分產品會使用到酵母菌。因為優格、優酪乳主要以乳酸菌為主,大致上是沒甚麼關係,吃之前,可看一下成分標示,如果產品有添加酵母菌就須留心。
使用酵母菌發酵發酵飲品,如啤酒、葡萄酒、康普茶
啤酒、葡萄酒、康普茶都是由酵母菌發酵而成。對麵包酵母過敏的人應該盡量避免。過去我幾乎很少喝酒,康普茶倒是很喜歡會喝,從沒有想到大家口中的健康飲品,居然是我應該避免的。
使用酵母菌發酵的醋、醬油、味噌
醋通常來自水果(如蘋果醋)、穀物(如米醋)、酒類(如紅酒醋),這些原料中的糖先由酵母菌轉化為酒精,類似於釀酒的過程。接下來,醋酸菌會把酒精轉化成醋酸,形成醋的風味。這個階段不再需要酵母菌,但如果醋沒有過濾乾淨,可能仍殘留少量酵母成分。因此,天然發酵醋或手工釀造的米醋或葡萄醋,比較可能含有部分酵母菌。相對的,工業製程的白醋、蒸餾醋通常經過過濾與殺菌,幾乎不含酵母殘留,應該相對比較安全。
醬油製作大多以黃豆或黑豆並配合小麥為主要原料,藉著麴菌中酵素、耐鹽性酵母與細菌等協同發酵作用,濃縮成神奇的調味料。味噌同樣需絞碎熟黃豆,並與米麴、鹽、酵母菌揉壓混合製成。
理論上,大部分的人不會一次吃太多醬油,少量食用應當不會誘發太嚴重的反應。喝水果醋和味噌湯時,飲用量相對會較多,需要比較留心!我個人非常喜歡喝水果醋,所以未來仍會選擇少量使用,並密切觀察身體症狀。
其實,檢測出來是慢性過敏原的食物並非完全不能食用,可參考下一段的建議去做調整,漸漸地就能找到可以享受美食又不誘發身體不適的最恰當食用頻率和食用量喔。
泡菜、醃漬蔬菜
未發酵泡菜主要是將原料清洗後,以濃縮鹽水、醋、鹽、糖浸泡。發酵泡菜是將清洗後的原料浸入2~5%的鹽水中,其中天然存在或額外添加的微生物(如乳酸菌),會在1~2週內生長並產生乳酸,藉此降低食品的pH值,防止腐敗菌或致病菌生長,達到保存食物的目的,有時還會再額外添加糖、鹽、醋、香料等加強保存效果並提升風味,常見的韓式泡菜(kimchi)就是發酵泡菜的一種。
製作泡菜的過程中,腐敗菌不能繁殖,但無害的酵母菌及乳酸菌仍可適量繁殖,故仍須留心觀察自己食用泡菜後的反應,再調整使用。我個人的經驗是,食用泡菜後,就會脹氣、消化不良,肚裡晚餐的食物感覺到了隔天早上都還在。現在知道了是因為酵母菌的關係,未來我會盡量避免或減少食用。
天然水果皮
水果在生長過程中,皮表面會自然沾附空氣中的野生酵母菌,特別是葡萄、蘋果、李子等帶皮水果。這些酵母菌是釀酒、發酵醋或製作天然酵母的來源。如果你忌食了以上食物,卻仍有慢性發炎或過敏等症狀,可避免吃帶皮水果,也許會有幫助。我個人的狀況是,少量吃帶皮葡萄和蘋果是可以的,會有輕微脹氣,但一下就緩解了,所以我還是會少量吃。
營養酵母 Nutritional yeast
Nutritional Yeast(營養酵母),是蔗糖或甜菜糖蜜經由真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發酵後產生的,發酵的過程會製造出豐富的B群、微量元素,味道微鹹、帶點鮮味,有人說像起司,是有價值的營養補充品,,但是如果對酵母過敏,應盡量避免。
過敏原食物並非一輩子不能吃,建議可以這樣做
針對重度過敏的食物,建議暫停吃6個月,中度則是3個月。在暫停食用3-6個月之後如果想吃,可以嘗試4天吃一次,但仍須避免大量食用,並留心身體的反應變化做調整。
針對輕度過敏的食物,原則上不用太忌諱,平時只要不大量食用,少量吃,應該是不會有問題。
過敏原檢測的方式、費用及適用族群
過敏原檢測價位主要因為檢測的項目而有所不同。過敏原檢測有兩種主要的方式:
- 急性過敏 IgE(免疫球蛋白E)檢測:檢測急性過敏反應,這種過敏通常是短時間內發作,如吃花生後馬上起疹子。如果你現在此時此刻有過敏症狀,或過去曾有明顯的急性過敏症狀,例如吃某種食物後短時間內喉嚨腫、氣喘、蕁麻疹,建議應該驗 IgE。
- 慢性過敏 IgG(免疫球蛋白G)檢測:檢測慢性過敏或食物不耐受。這通常與慢性發炎、腸胃不適、皮膚問題等長期慢性症狀相關。如果此刻沒有急性過敏症狀,只是想了解減少潛在的發炎來源、調整飲食,單純檢測 IgG 不檢測IgE 是可以的,費用會相對便宜。
下面提供一張坊間比較常見的敏原檢測套組單張給大家參考,依照選擇的不同,價位可能從5,000~10000多元不等。如果你的身體常有一些小毛病,例如長痘痘、疲勞、焦慮等,建議可以花點錢去了解自己的慢性過敏原,慢性過敏雖然不像急性過敏會帶來很迅速惱人的症狀(例如蕁麻疹),但造成的身體發炎小症狀也同樣惱人,例如偏頭痛、脹氣、消化不良、腹瀉、便秘、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焦慮、骨骼肌肉發炎、長痘痘、失眠、掉髮等。
慢性過敏一種是反覆、經常且不適當的免疫反應,會讓造成免疫系統造成錯亂,在應該對抗病菌及癌細胞的時候反而能力下降,並且有可能轉而對抗自己,甚至誘發橋本氏甲狀腺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因此不可不慎。
___
以上分享我的經驗給大家以上,希望大家都可以藉由適當的檢測越來越了解自己,活得越來越健康:)
▶ 延伸閱讀: